未來建築智能化的設計核心是什麼?
- 分類:弱電知識
- 發布時間:2020-11-19 10:56:26
- 訪問量:0
安防行業是一個在不斷前進的朝陽行業。就在六、七年前,安防系統還是應用於少數的高端客戶,系統還相對比較離散,技術不夠先進,易用性也不好。然而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新的企業投入到了這個行業,推出了更多的先進技術,產品在不斷完善的同時,其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這都說明了安防技術在不斷飛速發展。國內的安防項目中,系統的規模也越來也大,單體建築中監控點位從原來的幾百個上升到了幾千個,這些都是安防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當代,很少有新建的建築不採用安防系統的,安防覆蓋的範圍也越來越大,在這個建築智能化投資中所佔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並且隨着用戶對安全防範問題意識的提高,以及對管理的更高要求,很大程度上推進和促使安防系統廣泛的投入和使用,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其特點已經顯而易見。
一、需求量大、集成度高
智能建築安防系統的發展往往是圍繞着出入口控制、視頻監控、報警系統三個傳統系統發展的。其輔助技術往往都和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相關。
智能建築中的安防系統往往是需求量最大,但是其單點技術要求卻是比較低端的。建築智能化系統建設往往相對集中,而且往往被注入了管理策略,因此其對安防集成的需求是最強烈的。
高級的智能建築安防系統往往要和消防系統、建築自動化系統集成,甚至還有一些要和人事系統的信息做集成。但是集成僅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建築系統中,不同的用戶對安防系統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多樣性決定了安防集成化產品沒有一個標準和成熟的規範可以用來參考。實施過程中,客戶往往要參考其他用戶的經驗,並且和廠家和設計師進行共同討論,決定實施方案。這些往往成爲了建築安防集成的缺點,因爲定制化的產品存在穩定性和易用性風險。
二:規劃設計喜憂參半
在智能建築安防系統中,上述的諸多特點都是在用戶、市場、廠商的各自需求上所作用的共同結果,那目前國內智能建築領域的安防系統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可以說是喜憂參半,比較顯著的有以下幾點。
與安防產品和行業不斷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才不足和用戶的管理問題;行業內高端人才的所佔比例相對較少,在建築智能化設計院裏面,精通安防設計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經常能看到不合理甚至低級的安防系統設計;
在用戶層面,安防系統的建設和管理者往往不清晰,有的交給基建部門,有的交給信息部門,有的交給安保部門。安防系統的使用大部分是交給保安人員,而隨着安防系統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技術化,一般的保安人員並不能完全發揮安保系統的功能;
與前者相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客戶,已經專門成立安防信息建設和管理部門,負責從品牌入圍、產品招標、系統建設、維護和管理。這對建築安防行業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運行維護亟待革新
在運營方面,智能建築中安防系統從設計到實施有着不同的環節。這些環節的參與者有建設方、設計院、廠家等。因此,也會面臨不同的問題。
首先,安防行業目前的標準還不夠深入,不夠完善,而且建築智能化的產品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建築設計院的層級也不盡相同,其對不斷更新換代的產品也是應接不暇。客戶往往不是智能化系統專家,其提出的建設想法有時很難和符合實際。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建築安防智能化系統在規劃階段出現不合理的現象。
其次,隨着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安防系統的功能已經非常完善,在其之上客戶附加非常多的增值功能,而挖掘這些功能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比如門禁系統可以取代報警系統的一些功能,門禁系統中的數據能夠深入發掘,發現公司中的管理問題,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安防的數據可以與人力資源的數據進行綁定,減少公司的決策流程環節等等。但是這些功能並沒有在建築智能化系統中被廣泛實施。
再者,安防系統的運營通常是交給建築的安保部門來負責的,但是國內目前使用安防系統的保安往往學歷偏低、技術基礎較差。他們並不能使用非常復雜的安防系統,這直接導致了安防系統的應用效果。
四、“互聯互通”大勢所趨
首先,安防信息之間的互聯互通一定是趨勢,並且已經有系統成熟的發展了起來,如視頻監控系統,就有ONVIF標準和我國的GB/T28181標準。其次,安全性不會影響安防系統之間的聯網,因爲聯網可以讓系統的功能最大化發展起來,並且極大的提升管理便利性。需求的迫切和技術的不斷完善,會促使廠家採用各種安全技術來保證安全性。再者,互聯互通通常是要經過互聯網的,而互聯網本身就有了成熟的安全技術,如各種加密算法,VPN、IPSEC等。
安防標準開放除了技術層面之外,市場方面的因素也不可或缺。每個安防系列產品都要求一個強有力的公司或者政府來引導才能夠實施,否則在實行上會有存在很大困難。
智能建築同物聯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智能建築不斷增加和多樣的需求,會促進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反之物聯網產品的發展會促使智能建築功能更加完善和系統化。
現在,智能建築產品已經具有了信息感知和傳輸的能力,這本身就是二者的緊密關聯。比如聯網門禁系統、聯網視頻監控系統、聯網報警系統、遠程看護、聯網燈控系統、智能家居等等。現在的智能建築產品本身就是物聯網的一個部分。因此物聯網的發展,只是會促使廠家將自己的產品更加精進。
五、未來以“人”爲核心的智能化
物聯網龐大的體系對每個行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物聯網在徹底影響智能化產品廠家之前,其本身的很多問題還亟待解決,如行業標準、應用模式、安全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短期內還難以出臺統一規範化的標準,因此對現有智能建築安防體系還不能夠產生相應的影響。
與此同時,眼下建築智能化產品供應商都有各自專注行業和專注產品行業特性決定了其產品不會輕易轉向,雖然有廠家在嘗試向互聯網方向做開拓性的創新,但是仍然不是行業普遍現象,因此短期內物聯網還難以對行業形成比較明顯的影響。
我們現在談的智能建築的理念,更多的其實和“智能”不相關,其更多的是信息化和自動化,而非“智能化”。
目前安防硬件產品仿佛遇到了一個瓶頸,通過其自身已經不能產生出新的價值,而需要借助其他行業的理念來進行挖掘,如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等等。但這也僅僅是一方面而已,絕對不是全部,而且絕對不局限發展方向。
智能建築應該實現以“人”爲核心的智能化,應該向機器智能和自動決策方向發展。比如,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手機查看監控、遠程控制門禁、控制燈的開關、控制家電的運行等等。但是這些都是需要人來決策的,而非智能。這也就是國內做智能家居的廠家產品往往不被市場叫好的原因。
當然是先“機器智能”是有代價的,目前從基礎技術上還有很多問題有待完善,因此這方面市場產品乏善可陳也就情有可原了。
真正的智能化是非常有前景的,其可以大幅度提升生產力、管理效率、人們的生活品質、降低能耗等等。國內廠家在機器智能上投入的資本佔據的比例很小,因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的存在,無形之中也在影響着廠商的決策,但這個問題同時也是個機遇,誰能在這方面有一個點的突破,誰就能佔據這方面的市場。